低齡留學生出國后,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要擺脫對父母的依賴,逐步獨立,嘗試獨自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并將日常生活打理得有條不紊。這對習慣“被安排”的低齡留學生而言,需要一段過程。
對此,14歲就出國留學的小萱深有體會。出國前,小萱就讀于武漢七一中學,初二時在父母的安排下,轉(zhuǎn)到美國華盛頓一所私立高中,住寄宿家庭,第一天就遭遇“委屈”。洗澡時,美國家長告訴她,“快點,洗澡時間只有兩分鐘”。這讓小萱很不習慣。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前中國駐紐約總領館教育參贊艾方林表示,低齡留學生在國外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文化沖突。比如說,一些低齡留學生會選擇寄宿在當?shù)氐募彝ダ铩6蟛糠置绹彝ィ刻焱砩蠒泄潭ǖ募彝r間,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而低齡留學生卻很難找到共同話題,很難融入家庭,于是產(chǎn)生孤獨感,越來越不愿與外界接觸。“積極面對現(xiàn)實,改變自己,你就能變得優(yōu)秀。”這是武漢伢陳泓列留學三年的總結。陳泓列今年畢業(yè)于英國一所私立高中。4月,他收到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倫敦大學、布里斯托大學五所英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牛津大學給了他本碩連讀的機會。
在外求學個中不易,陳泓列感受最深。他說,剛出國時上課,老師講的大部分聽不懂,心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這所寄宿高中,陳泓列獨自住一間寢室,沒有宿友幫忙練口語,他鼓起勇氣敲開其他寢室的門,找英國同學聊天。聊音樂、聊足球,加上連比帶畫,這樣才讓外國同學慢慢接納了他。令他欣喜的是,半個月后,他的聽力和口語能力突飛猛進,在課堂上也逐漸適應。“在國外,只要你放得開,適應起來也不難。”陳泓列表示,中國留學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擴大人際交往是求學階段的必要過程。
出國讀高中須慎重
“出國讀高中要慎重,”武漢一初慧泉中學校長蔡旺森表示,畢竟,初中畢業(yè)的孩子還沒有成年,這個階段比較需要父母的陪伴,過早送出去可能會造成親情的缺失。“高中是孩子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在成長中會有一些障礙,父母的責任很多。雖然父母不應該設定孩子的人生,但應該陪伴、提醒孩子。”“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國內(nèi)任教多年,也看過很多國家的教育現(xiàn)象,國外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國內(nèi)國外各有利弊。”蔡旺森說,相對來講,中國的基礎教育很扎實,比較理想的出國年齡應該是高中或大學以后,這個階段的孩子完成了中國的基礎教育和通識教育。在這個基礎上,可以開拓視野,更好地吸收知識。
專家表示,近年來,到國外讀高中的學生越來越多了,國外的教育方式和中國是截然不同的,他們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夠適應國外的教育方式,并且有能力承擔國外的教育成本,那么就可能走上一條低齡留學的道路。“對于未參加高考就準備留學的學生,特別是那些初三畢業(yè)就決定出國的孩子,自控能力是最主要的。”裴育說,低齡孩子出國留學,他們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比較重要。要看學生在自我學習能力、獨立生存能力、自我欲望控制能力、接受不同文化的能力以及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是否具備最基本條件。
·上一篇文章:教育專家提議:家庭教育應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
·下一篇文章:為何當今孩子普遍缺乏愛的能力
轉(zhuǎn)載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
上一篇:過度教育導致孩子越來越笨
下一篇:我們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樣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