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現(xiàn)代家庭教育常識   閱讀:

  導語 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有個好性格、好心態(tài),樂觀、積極、向上,這不僅與先天因素有關,與后天的養(yǎng)成也有很大關系。培養(yǎng)寶寶的樂觀性格,這四個“關鍵”可少不了。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遇到挫折與困難,只不過善于渲染心事的成人會把自己的困難描述為“風風雨雨的波折”,而不善于傳達心情的孩子所遇到的困難常常被成人忽略為“雞毛蒜皮的瑣事”。其實將心比心,成人的心已經(jīng)被歲月磨出了老繭,孩子的心是迎春萌發(fā)的蓓蕾,怎么禁得起秋風、夏雨和冬寒呢?

   

  影響樂觀的“關鍵事件”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挫敗孩子的自信心,讓他情緒低落,心里痛苦萬分,甚至悲觀失望。下面一些孩提之事都足以摧殘脆弱的童心,需要父母給予溫情的關注和理性的教育。

  長期體弱多病的孩子總是被疾病困擾著,許多游戲和快樂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參與,會讓孩子很有挫敗感。因此,加強營養(yǎng)保健、生活照顧、鍛煉身體,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樂觀的基本保證。

  父母不經(jīng)意間也會讓孩子品嘗挫折感:為了安全起見,限制孩子活動的自由;為了訓練孩子乖巧聽話,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錯了事,過于嚴厲地批評他;當著眾人的面否定孩子,傷了他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使他無力企及;因孩子做事不成功而責備他;表揚其他孩子使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冷落;父母自己的心情不好,對孩子莫名其妙地發(fā)火等等。

  同伴掌握某種技能而自己沒有掌握;想與同伴交往卻遭到拒絕;與同伴發(fā)生爭執(zhí)而處于下風;同伴之間“拉幫結(jié)派”而自己被排斥;被攻擊性較強的同伴欺負;同伴無意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侵犯等等。

  老師關注個別孩子的特殊需要,而自己卻沒有得到這種特殊待遇;老師不公正的批評和責備;老師表揚了其他孩子而自己沒有得到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態(tài)度忽冷忽熱;想與老師交流,老師卻心不在焉或者不耐煩等等。

  孩子的求知欲很強,遇到一些新奇的事物和活動時就想探個究竟,卻無奈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生活經(jīng)驗不足,不能熟練地操作玩具和游戲,于是產(chǎn)生挫折感;在生活照顧上,孩子很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有時是父母不讓做,有時是自己做不好,于是沮喪、灰心是在所難免的。

  這里不可能一一列舉孩子遇到的所有困難和挫折,但是如果父母能夠帶領孩子順利地認識和解決諸如上述的一個又一個“關鍵事件”,孩子的樂觀品質(zhì)就會慢慢地建立起來。

||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僅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


    上一篇:教養(yǎng)女孩技巧

    下一篇:適度挫折教育 讓孩子樂觀面對挫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