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現(xiàn)代家庭教育常識   閱讀: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不僅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讓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專注的人。要知道,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能夠把所有的時間、經歷和智慧凝聚到想干的事情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可貴的品質,更是成功的基石。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孩子會專注力不足?

  9歲的寧寧,是一個四年級女生,平時活潑乖巧的她,在學校時卻總是被老師批評上課不認真。爸爸媽媽也發(fā)現(xiàn),寧寧每次考試失分都很蹊蹺,語文總是漏寫筆畫,數(shù)學總是寫錯小數(shù)點,英語總是忘記加復數(shù)“s”……寧寧的爸爸媽媽一直認為是由于寧寧學習態(tài)度不好,為此也沒少懲罰寧寧。其實,在早期教育專家看來,寧寧在學習上存在的諸多問題根源看似在態(tài)度,其實是專注力不夠。

  所謂專注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注意力,對孩子來說,是指他們能把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達到認識該事物的目的。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開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孩子會專注力不足?在早期教育專家看來,造成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家庭環(huán)境、親子關系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如果孩子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周圍的環(huán)境干擾太多,家長給孩子布置的任務太多,都會讓孩子分心或者失去信心。除此之外,當下的孩子普遍看電視的時間過長,也是扼殺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

  南方醫(yī)科大學博士曾細花,引述一份關于電視對自覺注意力影響的量化研究指出,看太多電視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因為電視就是以快速運動的影像和鮮艷的顏色引起孩子們這種注意力。但要注意,在同一種條件反射反復刺激下,大腦潛力就會匱乏。短時間內,小孩在看電視后不容易集中精力完成另一項任務,持續(xù)不斷的外界刺激調度起來的注意力將影響大腦回路產生自覺注意力,而這種自覺注意力將在人的一生不斷生成,并使智力得到發(fā)展。更為重要的是,電視的危害是可以累加的。3歲時每天看電視一小時,可以誘使被調查者到他8歲時發(fā)生注意力渙散問題的可能性成倍增加。8歲時每天看電視一小時,可以誘使被調查者發(fā)生注意力渙散的可能性增加50%,14歲時每天看電視一小時,這一可能發(fā)生的幾率增加44%。如果一個孩子在16歲時有注意力渙散的癥狀,那他學習成績不好的可能性比其他孩子多四倍。

  專注力培養(yǎng):講睡前故事讓孩子回答問題

  1把握培養(yǎng)專注力的關鍵期

  關鍵期的概念,對于不少80后媽媽而言,并不陌生。“2歲寶寶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度大約為7分鐘,3歲約為9分鐘,4歲約為12分鐘,5歲約為14分鐘。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應該從2歲開始。2歲前是培養(yǎng)寶寶專注力的關鍵期。”廣州益壽醫(yī)院兒科副主任醫(yī)師馬平指出,孩子專注力的培養(yǎng),其實也是有關鍵期的,在關鍵期內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應該從感官注意力訓練開始

  在馬平看來,2歲之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yǎng)應該從感官訓練入手。這里所說的感官訓練,主要包括視覺注意力、聽覺注意力。在兩歲之前,父母可以讓孩子做一些戶外觀察活動,觀察地上的螞蟻、樹葉上的蝸牛,并提一些問題,引導他們去深度觀察一些事物和現(xiàn)象,并把他們所看到的現(xiàn)象表述出來。在進行視覺感官訓練時,孩子所看的東西應該經常變換。除了視覺注意力的培養(yǎng),聽覺注意力的培養(yǎng)也不容忽視。你可以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并讓孩子回答一些跟故事有關的問題,如此一來孩子在聽故事時,就會特別用心,不知不覺專注力便得到了提高。

  除了單純的視覺訓練和聽覺訓練,等到孩子稍大一點,還可以做一些綜合感官訓練。比如說讓孩子跟你一起做同樣的運動,便是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的不錯選擇。它能夠訓練孩子的視覺和聽覺,同時又訓練孩子的肢體動作。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綜合感官訓練的難度不宜過大,操之過急,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3結合孩子愛玩的天性,用游戲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

  愛玩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豐富認知、增長技能的一個重要方式。馬平強調,在專注力的培養(yǎng)上,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用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對于年齡小的幼兒,閱讀、搭積木、拼圖、串珠、找不同等都是培養(yǎng)專注力的很好的游戲。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做游戲時一定要做完一個以后再開始做另外一個,要想辦法讓寶寶關注一件事的時間逐漸增加。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


上一篇:警惕中國式家長的十大“硬傷”

下一篇:【家長課堂】慎用物質獎勵:用錯了獎勵就白獎勵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