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現(xiàn)代家庭教育常識   閱讀:

請用好的方式告訴孩子一個真實的故事

2008年我寫過一個對人教社語文課文《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的分析。當時對這些課文真是憂心忡忡。

去年的時候,菜蟲果然學(xué)到了這篇課文。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孩子們居然用自己的方式,消解了這個課文的道德說教意味,這真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

我寫了一個叫《當?shù)赖抡f教遭遇無厘頭》的文章,來記錄這件事。附在這一則微信推文的后面。這件事讓我明白,孩子們有一個按照他們自身邏輯運作的世界,成年人有時候的擔(dān)憂,也可能是過慮。

《玩具柜臺前的孩子》:

“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商場里的玩具柜臺前擠滿了人,都是父母帶著孩子來買玩具的。柜臺前有個小男孩,只要看到誰買小汽車,他就馬上跟過去,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柜臺上跑動的小汽車,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歡小汽車啊!

售貨員阿姨問他:“誰帶你來的?”

“媽媽。”

阿姨看看他身邊并沒有大人,又問:“你媽媽在哪兒?”

“在那兒!”孩子用手指向藥品柜臺。

“媽媽在買藥,讓你在這兒等她,是嗎?”

男孩點點頭,又專心地看起小汽車來。

過了一會兒,男孩的媽媽來了,說:“小兵,咱們回家吧!”

阿姨忍不住對他媽媽說:“孩子在這兒站半天了,您就給他買輛小汽車吧!”

“不,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男孩搶著說。

孩子的媽媽嘆了嘆氣,說:“他爸爸常年病著,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讓我給他買……”

聽著聽著,售貨員阿姨的眼圈紅了,說:“多懂事的孩子呀!這樣吧,我買輛小汽車送給他,送給他做節(jié)日禮物。”

“不,謝謝,我不要。”男孩拉著媽媽的手,走出了商場。

回到家里,售貨員阿姨對自己的女兒說起這件事。女兒聽了,連忙從玩具里找出一輛漂亮的小汽車,請媽媽帶給那個男孩。

售貨員阿姨天天盼著再見到那個男孩,好把小汽車送給他。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是一篇非常值得探討的、具有標本意義的課文,可以從多重角度進行分析。比如文章所塑造的人物,其“高尚”品質(zhì),帶有中國式的“克己復(fù)禮”的色彩,可以用孫隆基“少年的老年化”一詞來概括;比如,課文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成年人的自以為是,一種對孩童的觀念的強加,實際上是對兒童主體地位的無視;再則,即便僅從文學(xué)表達的角度看,這也是一篇失敗的文章,因為,即使課文講述的都是真人真事,但作者拙劣的寫作安排,使得一切都變得虛假而不可信。

一、“懂事”:少年的老年化

這篇課文的核心人物,便是這個玩具柜臺前的,名叫“小兵”的男孩。其突出的品質(zhì),用售貨員阿姨概括的一個詞,叫做“懂事”。

課文中,作者用“目不轉(zhuǎn)睛”、“興奮”這樣詞語,來表達小兵對汽車的熱愛和欲求之強烈,是可信的。然而,當售貨員阿姨建議小兵母親買一輛的時候,意外出現(xiàn)了,小兵主動拒絕,態(tài)度堅決,完全出乎人們意料。“不,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不,謝謝,我不要。”男孩扔下這兩句擲地有聲的話,轉(zhuǎn)身牽著媽媽的手,走了。請注意作者這里的安排,是小兵主動牽著媽媽的手,走出商場。作者筆下的小男孩竟然能輕易克服巨大的誘惑,他的理性有一種超越其年齡之上的成熟和強大!這跟周星馳電影《長江七號》完全相反,那里,是爸爸拖著哭泣撒潑的小迪,走出商場的。

姑且假定確實有這么一個孩子吧。他懂事,懂得體貼父母,但是他快樂嗎?

懂事本身沒有錯,一個孩子較早的認識到自己的家庭現(xiàn)實,內(nèi)心可能會有一些切實的隱秘的責(zé)任感,這會讓他在以后的成長和生活里獲得一種來自自身的力量。體貼父母,也是一種很好的品質(zhì),如果他能從體貼父母的過程中得到欣悅的體驗,如果想到自己不買玩具可以節(jié)約錢給爸爸買藥爸爸會健康起來,他為此而覺得快樂,那是最佳的結(jié)果。可是,從作者的描述看來,這個小男孩顯然是不快樂的,他默默地看著柜臺里的汽車,哪個小孩子買了車就跟上去,“目不轉(zhuǎn)睛的盯著”。這是一個很憂傷的小孩子,內(nèi)心承受了一大塊缺失,我見猶憐。




版權(quán)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僅作為參考,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果網(wǎng)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


上一篇:要“塑造”而非“雕琢”

下一篇:孩子社交弱,可能因為復(fù)制了你的語言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