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素質教育,多數(shù)人的普遍認識是學校實行的是應試教育,只有校外的舞蹈、繪畫、音樂等學校不重視的才是素質教育,這真是對素質教育的片面認知。語文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難道不是素質教育?數(shù)學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難道不是素質教育?
素質,是后天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素質其本源為溝通的層次和傳達的印象品位,分專業(yè)素質和社會素質。如果把素質和教育聯(lián)系起來,我認為是在培養(yǎng)一種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和認知能力,這才應該是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如果從教育金字塔來看,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應該底層的核心素養(yǎng),而這部分內容恰巧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責任。至于孩子在校外學習音樂、舞蹈、繪畫等,其實跟學校學習學科知識,同樣是屬于中間層的知識、技能層面(關于教育金字塔的概念詳見:教育金字塔)。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建立在核心素養(yǎng)基礎之上的,核心素養(yǎng)基礎越扎實,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效果就越好。比如你的專注力高、認知能力強,那么學什么都比別人要高效得多。

教育金字塔
以孩子的學習為例,整個過程應該是包括學校老師課堂講解知識,這時候如果孩子聽懂了,也只是理解了知識的部分內容而已,可能掌握了百分之三四十的內容;回到家里進行進一步的復習,會理解百分之五六十的內容;然后通過練習,可以掌握和理解百分之七八十的內容;再通過進一步的綜合練習和考試,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孔子有“溫故而知新”之說,并不是指“溫故”可以產(chǎn)生新的知識,而是指通過“溫故”,可以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甚至對知識進行延伸,新掌握的內容稱之為“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學校老師授課能力肯定會有強弱之分,但多數(shù)老師肯定可以把知識講明白,否則也擔任不了老師職務,但大部分知識的掌握更多的是在課堂之外。也就是說回到家里對知識的復習和練習,是更重要、影響更大的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這也是為什么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授課,學生的考試成績會有很大差異的原因。如果我們的家長在家庭作業(yè)這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科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孩子的學習就會變得高效而輕松,而且對老師、對家長的依賴也會越來越低。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育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這也是為什么說家庭教育決定了孩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素質的重要原因。
再以孩子的家庭作業(yè)輔導來說,其實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科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多數(shù)家長只是在教孩子不會的知識。這就必然導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低下,學習問題頻出。你培養(yǎng)好了孩子的學習能力,即使碰到不會的題目,孩子也會通過各種方法自己解決掉,根本不需要家長操太多的心。再比如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應該從幼兒階段就著手培養(yǎng),很多的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以后才開展重視起來,而且培養(yǎng)方式方法還不科學,所以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會普遍偏弱。隨著孩子學習難度的不斷增加,對孩子學習能力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在小學還可以通過時間換空間,使低效的學習,因為有大量時間的積累而同樣可以取得好成績。但是,一旦隨著孩子進入中學,學習科目和學習難度大幅增加,這些不注重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孩子馬上就會曝露出來,成績會很快下滑。
所以,真正的素質教育正是在家庭中開展的,家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根基所在,家庭學習和家庭生活中是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最重要課堂。這也是我們說家庭教育是任何學校、教育機構所無法取代的重要原因。正是家庭教育的滯后,導致了我們的素質教育變成一句空談。家長們只有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和教育智慧,才能讓素質教育變?yōu)楝F(xiàn)實。(學習力教育中心 余建祥)
作者簡介:余建祥,著名學習力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頂層設計專家。
·上一篇文章:影響孩子一生的十大黃金教育法則
·下一篇文章:決定孩子未來的,不是給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而是家長的教育認知和家庭教育智慧
轉載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
上一篇:決定孩子未來的,不是給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而是家長的教育認知和家庭教育智慧
下一篇:影響孩子一生的十大黃金教育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