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鳳凰weekly12月16日報道,衡水中學搞起了改革,希望“破除教學上的超限、內(nèi)卷、短視以及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但家長們不同意了。他們認為,高考看的是分數(shù),“不讓孩子卷的人,是壞了良心”。
學校推進素質教育,拒絕內(nèi)卷,而家長認為成績才是硬道理,還是應該“卷起來”。這和家長質疑減負制造“學渣”是同一邏輯。于是輿論感慨:家長是反對改革的最大力量。
如不改革教育評價與人才評價體系,要求家長不看重分數(shù)和升學結果,是不現(xiàn)實的。即使學校進行的所謂教育改革,也只是“新瓶裝舊酒”。
中國家長并非反對教育改革,而是形式主義、只做表面文章的教育改革。要緩解基礎教育的內(nèi)卷與家長焦慮,必須在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消除學校等級化方面,有動真格的具體行動。
今年11月17日,衡水中學官網(wǎng)發(fā)文介紹了新一輪教學改革進展,如讓學生做家務、學做飯,增加鍛煉時間等。
但學校最為在乎的還是學生升名校的數(shù)量。“第36屆全國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上,衡中共奪得12枚金牌(河北省一共13枚)與8枚銀牌,其中6人進入國家集訓隊,并獲清華、北大的保送資格。
雖然同樣重視升學率、名校率,學校的辦學選擇也有不同。有的盯著名校率,抓學生的學習;有的則在抓學習的同時,適當給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空間,開展美育、體育、勞育等活動。普遍看來,家長支持前者,認為后者擠占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會影響學生的升學競爭能力,而輿論則比較支持后者,并認為,在不破除唯分數(shù)、唯升學評價體系之下,只要學校辦學者,不過于功利,可以推進改革。甚至有觀點認為,素質教育與升學率互不矛盾。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過于理想。推進學校教育改革,必須以問題為導向。讓家長對“內(nèi)卷”既愛又恨,情緒復雜的根源是,在他們的認知中,孩子只有高分才能進名校,獲得更好的職業(yè)和更高的社會地位。隨之,分數(shù)的重要性就超過其他一切。
要扭轉家長的這種認知,就必須改變以往的將教育與學校等級化的做法,治理社會存在的名校情結問題。事實上,當前社會存在的升學率概念,就是將教育與學校等級化的具體表征,與本科升學率、985升學率對應的就是將高等學校分為三六九等。
推進教育改革,需要形成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改革合力。前者由國家層面推進,淡化學校的標簽與身份,把職業(yè)教育建設為和普通教育平等的類型教育;后者則是由各地教育部門、學校進行因地、因校制宜改革。這二者要雙向奔赴,否則難以深入推進。
國內(nèi)已經(jīng)對基礎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做出整體部署,如2022年1月教育部發(fā)布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明確提出,“著力克服普通高中辦學中‘唯分數(shù)、唯升學’傾向,切實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加快建立以發(fā)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
但落到現(xiàn)實,地方政府和家長還是以升學率評價學校的辦學質量,一所重點學校的校長,因當年沒有學生考進北大清華或名校升學率下降就可能被免職,這就迫切要求推進整體的評價改革。概而言之,破“內(nèi)卷”,需要國家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行動。
- 教師≠編制 越來越多中小學教師崗和編制脫鉤
- 伊頓公學培養(yǎng)英國首相的歷史
- 生育高峰后人口下降 多出來的學校怎么辦
- 丈夫是混蛋,她獨自培養(yǎng)出4位中央委員,臨終不知兒子已壯烈犧
- 教育部:職業(yè)教育決不是單純的就業(yè)教育
- 校長如何為教師的平淡生活注入“甜蜜劑”?
- 教育洞察:教育改革的阻力真來自家長嗎?
- 2024年全面清除?對隱形變異培訓的治理不宜太樂觀
- 擠到“一房難求”的英國碩士 到底水不水?
- 農(nóng)村興起擇校熱陪讀熱 80后90后父母拒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3天獲利近千萬?隱秘而瘋狂的小學奧數(shù)競賽“生意”背后
- 迷戀電子產(chǎn)品,孩子大腦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 青少年網(wǎng)癮危害多:過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腦功能受損!
- 迷戀電視手機,孩子大腦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幾組數(shù)據(jù)讓人觸目驚
- “天賦基因”檢測靠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