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銳評】今年,廣東佛山滄江中學規(guī)定,初一新生7班至16班共10個班要成為“iPad班”,校方規(guī)定每個學生要交4000元用來買iPad。這是來自央廣中國之聲《新聞縱橫》14日的報道。
對于讓學生配置iPad的目的,校方稱是為了配合因學校課改而引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需要學生提前一天通過iPad等上網(wǎng)瀏覽由教師錄制的5至10分鐘微視頻,掌握第二天授課的基本知識點;到了課堂上,老師更多是帶領學生借助快速的無線網(wǎng)絡和電子白板,以“討論、合作”的方式,完成深度交流與分享。
一石激起了千層浪,“iPad班”將滄江中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引發(fā)學生家長、網(wǎng)友等各界人士的爭議。“有這個必要嗎?”的呼聲此起彼伏,種種質(zhì)疑背后是人們對于當下學校教育的深沉思考。
先進科技改善課堂授課
近些年來,科技對于教學手段和教育方式的改善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各種先進教學設備和便捷的教學工具的引進,結束了漫長而單一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模式,黑板上也再難見密密麻麻見縫插針的粉筆字,這幾乎要成為了一種回憶。
廣東佛山滄江中學教學改革中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無疑是在踐行先進教學設備對課堂的輔助作用。且不論“翻轉課堂”的課程改革未來成功與否,通過這一改革,要達到課堂上省力、交流便捷、釋放能動性的出發(fā)點本身是無可厚非的。這也是為何滄江中學校長敢于理直氣壯地說:“改革總會有質(zhì)疑的聲音,我們不怕吵架。”
然而,有夢想固然是好事,可“iPad班”的大動作顯然只照顧到改革者的求功心切,卻對被改革對象學生、家長以至于教育資源公平利用權力的考慮有欠周到。
“iPad班”質(zhì)疑聲聲
首先,花4000元去買一部iPad平板電腦并非每個家庭都能負擔得起。就算能負擔得起,將初一年級分成“iPad班”與“非iPad班”究竟意欲何為?難道“iPad班”的學生家長就算“賣腎”都得交上這4000塊?是不是一個學生因為買不起一部iPad就要被轉到“非iPad班”?如此明顯的差別對待,無疑將催生學生的攀比心態(tài),而學生受教育權利的公平性也不知該拿什么來保障。
其次,學校讓家長出錢解決課程改革中需要用到的教學設備,本身違背了義務教育階段普及基礎教育的初衷。向家長收取買iPad的費用,是否在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的收費項目之列目前也不得而知。
第三,十個班級批量采購iPad,為何價格反而高過市場價,不得不讓人疑惑叢生。有網(wǎng)友不禁調(diào)侃:“難道校長媳婦開了家蘋果專賣店?” 玩笑歸玩笑,可iPad作為平板電腦里的高端品牌,卻配備在初中學生中使用,而且還得學生自掏腰包,筆者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其中奧秘。
最后,作為初中生,小小年紀,上課看iPad、放學回家還得上網(wǎng)瀏覽老師錄的微視頻預習功課,還讓不讓人從小有個好視力了?更糟糕的是,對于判別能力尚不成熟的初中生,接觸網(wǎng)絡的機會增多了,一旦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一切豈不得不償失?
到目前,滄江中學似乎還欠學生家長和社會一個交代!
·上一篇文章:葉二娘東莞手記:女德館的日與夜
·下一篇文章:中小幼教師讀書現(xiàn)狀:8成教師閱讀不足1小時
轉載請注明轉載網(wǎng)址:
下一篇:中小幼教師讀書現(xiàn)狀:8成教師閱讀不足1小時
- 教師≠編制 越來越多中小學教師崗和編制脫鉤
- 伊頓公學培養(yǎng)英國首相的歷史
- 生育高峰后人口下降 多出來的學校怎么辦
- 丈夫是混蛋,她獨自培養(yǎng)出4位中央委員,臨終不知兒子已壯烈犧
- 教育部:職業(yè)教育決不是單純的就業(yè)教育
- 校長如何為教師的平淡生活注入“甜蜜劑”?
- 教育洞察:教育改革的阻力真來自家長嗎?
- 2024年全面清除?對隱形變異培訓的治理不宜太樂觀
- 擠到“一房難求”的英國碩士 到底水不水?
- 農(nóng)村興起擇校熱陪讀熱 80后90后父母拒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3天獲利近千萬?隱秘而瘋狂的小學奧數(shù)競賽“生意”背后
- 迷戀電子產(chǎn)品,孩子大腦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 青少年網(wǎng)癮危害多:過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腦功能受損!
- 迷戀電視手機,孩子大腦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幾組數(shù)據(jù)讓人觸目驚
- “天賦基因”檢測靠譜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