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加拿大考察時,曾和多位加拿大高中生談起他們申請大學的經(jīng)歷,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申請大學完全是自己的事”,沒有任何老師會盯著你申請大學的事情,只有你主動詢問,他們才會給出建議。
在我國,學生高中畢業(yè)后上什么大學,是學校的頭等大事。可在加拿大卻很不一樣,加拿大的高中教學,首要目的就是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高中生所應具有的能力與素質(zhì),至于學生高中畢業(yè)之后是否直接參加工作,申請綜合性大學還是職業(yè)學院,完全是學生自己的選擇。
導致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在于加拿大人不會用學生升入大學的情況來評價高中的優(yōu)劣——甚至有學生告訴我,學校到最后都不知道他去了哪所大學。高中關心的是學生是否按畢業(yè)要求修讀了課程,公眾則以課程教學質(zhì)量評價一所高中的優(yōu)劣。
加拿大的高中實行學分制教學,每所高中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大約有160到170門,其中既有學術課程也有技職課程。在BC省,學生完成20門80個學分的課程學習即可畢業(yè),除了7門必修課外,學生可在人文社會、科學、藝術、技職等模塊中自由選擇課程。
既然大部分課程由教師自主評分,那么,教師會不會為提高學生的成績而“放水”呢?這種情況在加拿大少數(shù)的私立高中確實存在,但在公立高中則很鮮見。通常,公立高中老師評分十分嚴格,會對學生進行嚴謹?shù)倪^程性評分。這一是因為加拿大的教師在教學時不受行政干預,可以純粹以教學倫理行事,二是因為教師沒有讓學生考進大學的壓力,會在課程評分上保持客觀、真實,這也是加拿大大學信任高中課程評分的重要原因。
就算有個別私立學校有“放水”行為,加拿大的教育體系也能對此進行有效的治理。一方面,如果高中給學生打出畸高的分數(shù),而學生在入學后表現(xiàn)出的學習能力與高中分數(shù)不符,就會引起大學的注意,影響到今后學生的申請。而且,由于加拿大的大學和美國大學一樣,主張“寬進嚴出”,因此,學生們最關注的不是能不能被大學錄取,而是能不能順利畢業(yè),申請到一所好學校卻完成不了學業(yè),是沒有用的。
高中把精力用到高中課程體系建設上,而不是圍繞升學來組織教學,這使得加拿大的高中都有比較豐富的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而由于大學實行申請入學、多元評價,因此,學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每個學生一張課表”的安排,極大地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和興趣。
據(jù)筆者了解,國內(nèi)也有不少學校引進了加拿大BC課程體系,可是實際情況卻不理想。一位來自內(nèi)地國際課程班的學生告訴我,他所在的國際班,根本就沒有多少課程可以選擇,大部分同學都被限定上相同的課程,而且,家長和老師還是特別強調(diào)升學,學生并沒有體會到國際課程對他們個性和興趣的發(fā)展。這樣的國際班雖有“國際”之名,但并沒有脫離中國人傳統(tǒng)教學觀念之實。
加拿大的中學能完全自主辦學、學生能完全自主選擇課程,是大學招生制度、教育管理制度和社會輿論氛圍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這對于我國正在推進的高考改革也有諸多啟示。
·上一篇文章:英國7歲女童求職谷歌 CEO皮查伊回信鼓勵
·下一篇文章:英國簽證制度苛刻致大學國際學生人數(shù)下跌
轉(zhuǎn)載請注明轉(zhuǎn)載網(wǎng)址:
- 韓國高考花式應援:后輩考場外磕頭為前輩加油
- 美國一高中生退學開博客網(wǎng)站11億美元出售
- 3歲女神童智商堪比愛因斯坦 太聰明父母也愁
- 美國少年五音不全 腦震蕩后突變音樂天才
- 德國教育,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走進美國中小學教育:作業(yè)與考試
- 日本將小學英語教育提前兩年 2020年開始實施
- 澳大利亞獨生子女家庭數(shù)量劇增引發(fā)子女教育問題
- 英國大學生讀書賣力度調(diào)查:劍橋牛津拔頭籌
- 重視閱讀與寫作的美國教育
- 盤點各國高考防作弊奇招:印度動用狼狗監(jiān)考
- 新加坡課后培訓也瘋狂:全班孩子都在補習
- 國外高考是怎樣進行的?
- 海外大觀:外國高考有何不一樣?
- 窺探:國外中小學生性教育的“光怪陸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