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意圖:考察學生“能初步學會收集各種證據,對物質的性質及可能發(fā)生的變化提出假設;能解釋證據和結論之間的聯系,確定形成科學結論所需要的證據和尋找證據的正確途徑”。
解析:(1)因SO3水解產生OH,故Na2SO3溶液顯堿性;因Ag水解產生氫離子,故AgNO3溶液顯酸性。(2)氧氣參與反應生成硫酸銀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2Ag+2SO3=Ag2SO4;結合已知信息知Ag2SO3難溶于水,溶于過量的Na2SO3液,故可知沉淀為Ag2SO3,由于b、c中的沉淀能溶于Na2SO3溶液,而Ag2SO4固體不溶于Na2SO3(4)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說明X中不含有Ag2O;用Ba(NO3)2溶液、BaCl2液檢驗二中反應后的溶液,前者無變化,后者產生白色沉淀,可知溶液里沒有硫酸根離子,有Ag,則X為Ag;Ag被濃硝酸氧化為AgNO3,同時生成了紅棕色的O2:Ag+2HNO3(濃)=AgNO3+NO2+ H2O(5)通入Y氣體是為了增加溶液的酸性,同時不影響溶液里 4價硫的還原,故選擇二氧化硫氣體比較適宜。答案:(1)SO3、Ag(2)Ag20+2HCI=2AgCI+H2O(3)2Ag+2SO3+O2= Ag2SO4+SO4 Na2SO3, (4)證明X不是氧化銀;Ag;Ag+2HNO3(濃)=AgNO3+NO2+ H2O(5) 二氧化硫;Ag2SO3+H2O=2Ag+H2SO4(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離子符合無法打出,導致部分內容較抽象,請同學們諒解)
素養(yǎng)五: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認識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fā)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贊賞化學對社會發(fā)展的重大貢獻,能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綜合分析化學過程對自然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權衡利弊,勇于承擔責任,積極參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決策。
命題意圖:試題力圖考查學生根據實驗探究過程發(fā)現的實驗現象,通過演繹、歸納等手段,產生新的問題,走向深度學習;或依據探究目的優(yōu)化實方案或改進實驗的設想,走向深度學習;或尊重事實和證據,不迷信權威,在疑和批判中提出問題,走向深度學習等等
解析:(1)根據化學反應原理,發(fā)生的反應為CaO2+2HCl=CaCl2+2O2、2H2O2=2H2O+O2,總反應方式為2CaO2+4HCl=2CaCl2+2H2O+O2;溶液a中存在較多的H2O2,雙氧具有強氧化性,能使石蕊溶液褪色2)首先應制取氧氣,再干燥,然后與鈣反應,還應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硬質玻璃管干擾反應,故連接順序為defcba;反應結束后,熄滅酒精燈,待反應管冷卻至室溫,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3)NH和反應生成的H,使溶液顯堿性,減少CaO28H2O的溶解,提高產品的產率;過濾需要的玻璃儀器為燒杯、漏斗、玻璃棒。洗滌沉淀的操作為:沿玻璃棒向斗中注入蒸餾水至浸沒沉淀,讓水自然下,重復2至3次。(4)在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顯紅色,再加入少量CaO2粉末,溶液變紅色,說明CaO的氧化性比FeCl3的氧化性強答案:(1)2CaO2+4HCl=2CaCl2+2H2O+O2;H2O(2)defbce或defcbe2熄滅酒精燈,待反應管冷卻至室溫,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3)中和生成的氫離子,促進反應進行(使溶液呈堿性,減少CaO28H2O的溶解,或提高產品的產率等其他合理答案;燒杯、漏斗、玻璃棒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蒸餾水至浸沒沉淀,讓水自流下,重復2至3次(4)在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呈紅色,再加入少量CaO2粉末液變紅色,說明CaO2的氧化性比FeCl3的氧化性強
上一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下一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